
书评一则

从2002到今天,虽然IT的阿土漂泊不定,落格了吗?
昨天在一个金融安全群里讨论一个问题,简单回应了关于目前安全监管政策多头并举的弊端,我的观点是与企业纵向审批的逻辑不同,监管间更多事横向分工合作,如果分工重叠需要厘清。
几位同学上来就进行对错评价,我就不再回复,本来对群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就不太喜欢,大家的用词,概念,认知,语境均不相同容易鸡同鸭讲,但这次更是颇有感慨。
首先,应勿轻言对错,尤其一位同学以某一摘录笔记为基础称大多数企业对企业审批用错了,应是横向审核而不是纵向决策。在管理学上有无数理论无论是归纳还是演绎,都有其实证支持者,我一度对经验归纳尤其是江湖顾问实战派经验归纳嗤之以鼻,但在罗伯特殷与埃森哈特案例研究学派越来越在amj,jms等顶级刊物理论越来越受重视,逐渐摈弃偏见,但仍要遵循实证主义的道路。因此,这位同学没有指明出处却又言之凿凿否认诸多企业实践,确实值得商榷。理论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效果,效率以及基本约束的合理性。因此,和这位同学失去辩论的基础,回应就变成了抬杠,毫无意义。
其次,想到了本月的主题,关于三种境界,第一种,第二种还是关注于输入,学习知识以及最佳经验。第三种境界,其实关注的是输出。输出不是漫无边际的所想即所出,而是要经过学术训练的对信度效度做验证,以确保不是胡说八道,虽然我们写文章一般把学术写作中的论证过程省略了,但你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要有扎实的过程,给大家看到的是背景,问题,分析总结和结论,但自己要有中间过程,要不然就属于胡说八道,误人子弟了。
自2022年5月起,“诸子笔会第二季”正式拉开帷幕。经过对首届活动复盘,我们在坚持大原则、大框架、主体规则基础上,优化赛制特别是奖项设置和评奖方式。13位专家作者组成首批“笔友”,自拟每月主题,在诸子云知识星球做主题相关每日打卡,完成每月一篇原创。除了共同赢取10万元高额奖金,我们更要聚焦甲方关注,发掘最佳实践,弘扬分享精神,实现名利双收。本期发文,即诸子笔会月度主题来稿之一。
网络安全职业成功的三个层次路径详解
文 | 刘志诚
刘志诚
乐信集团信息安全中心总监
关注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网络空间安全风险治理,对技术风险治理拥有丰富的理论和相关经验。
安在的超级CSO课程举办三期,为解决信息安全职场迷茫期的新生力量成长的烦恼,适时推出了未来CSO的课程,忝列为导师,参加了关于网络安全职场成长的第一期直播,畅谈网络安全这碗饭到底香不香。囿于时间原因,再加上圆桌访谈,颇感意犹未尽,恰好本期征文主题涉及这个话题,就仗着自己近25年的工作历程,反思过往,复盘过程中的抽象总结,体系化谈一下这个问题。当然,个人经验适用范围有限,仅供参考,以免误人子弟。
图一、网络安全职业成功的三个层次
职业成功是个逐层递进的关系,相对于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我把网络安全领域职业成功分解成三个层次。首先是岗位的成功,从职场小白到组织骨干,在岗位上要有扎实的业绩。其次是组织的成功,岗位是对本职工作的要求,到了一定阶段,要不满足于岗位的限制,从组织的维度看待网络安全对组织的威胁和机会,协同组织内不同部门,共同应对风险,抓住机遇,有了这个领域的成功,无论是晋升为公司管理层的一员,还是承担无管理职衔的领导者,本质上都实现了组织级的成功。然后是在网络安全行业的成功,对行业的发展创新、洞察意见以及人才培养等,具备独特的见解和体系化的思想,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达到了行业成功的层次。无论是作为网络安全行业的创业者,还是组织的CSO,甚或是某领域的资深专家,都具备行业领导者和传道者的美誉。
图二、网络安全职业成功三个层次的核心要素
专业是从知识与技能领域的维度谈成功要素,职业是从组织的社会关系中具备沟通、协调、组织的管理能力谈成功要素,敬业是从认知、创新、发展、努力的精神角度谈成功要素。虽然成功的层次中,每个层次都需要做到专业,职业,敬业,但从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核心要素的比例是逐层递进的,和每个阶段的成功密切相关,本文就从这个维度进行逐层分解。
表一、职业成功从要素、逻辑、根源到路径
网络安全职业成功的第一站是岗位的成功,涉及到网络安全专业体系的复杂度,会有不同的专业领域。例如,攻防实战领域是比较热门的,无论是白帽黑客的漏洞挖掘、渗透测试还是破解、反编译、跟踪调试等系列ATT&CK攻击技术实战。也有建立安全防御基础设施三分之一天下的密码技术体系的技术研究,从身份认证、证书公钥、区块链到可信计算、隐私计算,同样具有广阔天地。还有以管理促进技术的ISO27001安全管理体系的审计与合规检测等,都可以走出同样精彩的道路。
岗位成功的底层逻辑是对技术的把握,需要体系化掌握领域内的知识体系,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对操作性知识的训练以及显性知识的记忆,最好的路径其实是在科班出身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证书的学习和考取。当然,这是个相对轻松的捷径,未走过这条路的大神们,比如依靠网上论坛、曾经的杂志和自己的摸索取得成功,或许会对这个捷径嗤之以鼻,但本质上而言,考证确实是个事半功倍的捷径。例如攻防领域的OSCP、CEH,包括国内现在的CISP-PTE都是可以参考的体系化技术知识体系。还有管理领域的CISM、CISA,当然,密码技术体系学科教育中已经有不少基础课程可以用于训练。
岗位的成功,并不是以局限于某一安全领域作为终结,对安全专业领域进行全面涉猎,有过3-5个领域的经验,对走向领域专家的道路更有价值。例如,CISSP的考试就涉及到安全所有的10个领域,并建议学员具备3-5个领域的实践经验。岗位成功的时间阶段有长有短,我个人认为,在这个阶段停留3-5年,对打好自己的基础,实现下一个阶段的成功多有裨益。
岗位上的成功并不一定处于低级成功的阶段,这和个人发展路径,社会认知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比如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西方的程序员,做到50-60岁,满头白发依然奋斗在第一线者依然时有耳闻。但西方社会工作、生活、成功的态度,于当下中国的现状并不一致,因此在中国就会存在“35岁现象”。虽然这种对一线工作的年龄歧视并不符合人类知识发展的规律,但在社会价值观普遍如此的前景下,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如何在现有模式下脱颖而出才是我们讨论的重心,而不是进行社会性批判。
在3-5年的岗位成功基础上,我们需要考虑的是组织层面的成功。组织层面成功关注的是组织的目标实现,作为网络安全从业者,懂业务、知目标、谈贡献是必备的功课,这个时候仅靠网络安全领域知识的专业性,显然难以满足成功的必要条件。既然我们需要关注组织的战略目标,就需要把网络安全的目标与业务目标进行整合,实现组织网络安全建设成本与效益的平衡,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价值。
组织成功是需要竞争意识的,如何在岗位成功的基础上脱颖而出,实现组织成功,需要具备通用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管理基本职能涉及到跨领域的协同,下级、平级、上级、目标、利益实现平衡,获得相应的认可,是跟人打交道,在组织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软技能的提升。这其实对技术出身,利用智商对技能和知识体系深耕的技术人员而言是一个挑战,但又是组织成功的必然路径。这个阶段,通过职业化的训练非常有价值,而MBA、或者项目管理(PMP)的职业认证是一些学习领域知识、讨论和探讨、案例分析与实践快速提升自己软性能力的机会。如果能有行业的专业领域课程则是意外之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在的超级CSO和未来CSO课程可以说是看到行业的痛点,适时推出的最佳课程,通过对行业经验的提炼、抽象,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捷径。
至于这个领域的停留时间,我觉得一个台阶3-5年在同一个组织内可能是按部就班的过程,当然,具备跨组织经验这个过程也可能快速突破瓶颈,实现职业生涯的飞跃。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所处的行业、组织不同,遇到的机会和机遇大不相同,很多人会停留在这个阶段,也有不少人会卡在这个阶段的某个阶层中,彷徨与徘徊。但也不否认,有些人快速实现突破,达到很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每个人都需要想明白,对个人而言,这个阶段已经不是单纯努力就可以收获的,有太多因素参杂其中,要学会得失淡然,只管努力,莫问前程,保持一颗平常心。
敬业从爱岗敬业的角度一般会谈对岗位对企业的忠诚度,对职业的尊重与敬仰。这里拿过来重新诠释,被用来指代在行业中受到普遍认可需要对行业的创业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真正实现职业的尊敬、认可与融入。看到这个词,笔者想到的是稻盛和夫老先生的敬天爱人,而成功的最高阶段,是对网络安全职业的崇敬与奉献。
如果前两个阶段的成功主要源于输入,无论是对专业知识的硬能力,还是对职业知识的软能力,在学、练、总结、思考、持续优化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那么第三个阶段的成功主要源于输出,对行业的思考、总结,创新向行业从业者的回馈,通过分享、共享、探讨,实现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这个阶段需要跨越行业的界限,站在网络安全行业的外面,以第三者的视角观察体会网络安全行业,从而发现不同的风景以及忽略的细节。Security有证券的含义,也是金融领域在大航海时代规避海运奉献的金融创新,如果去了解金融行业的历史,发现其中共通之处。当个人信息涉及到个人权利保护,当重要数据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时,就会越来越多地从法律合规的视角看待安全的风险与责任,思考是否从法律的视角和维度关注安全。
安全意识涉及到人,社会工程涉及到人,那么人的思想、行为之间的关系维度如何定义?心理学的若干领域是如何通过实验干涉人的行为和思考?从这几个例子而言,金融、法律、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都与安全有底层的逻辑关系,更不用说,技术相关的新技术演进与发展、云大物移、ABCDE新技术都是安全创新与进步的源泉。因此,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跨界思考与创新,是网络安全行业成功绕不开的主题。
条条道路通罗马,个人的经验抽象总结,仅能当作其中的一条可能路径,作为思维的借鉴与参考。希望每个网络安全从业者都能走出自己成功的道路,汇聚在一起,就会为后来者提供更多参考的路径,也为后来者提供一条适合自己职业生涯成功的道路。
【10月主题:过与不及】
【9月主题:查漏补缺】
【8月主题:红与蓝】
【7月主题:误区与陷阱】
【6月主题:远程办公与安全】
【5月主题:安全之变】
2021首届诸子笔会
齐心抗疫 与你同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安在
经过对amj,asq,jibs,jms,os,smj顶级期刊获奖定性研究的筛选分析,最后选择了amj与asq的22篇文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对于埃森哈特的构建理论,罗伯特殷的验证理论扩展和发展理论占比86.4%。
相对于埃森哈特对理论文献在理论构建中的作用有限,罗伯特殷重视文献综述中发现问题更受青睐,21篇具有文献综述。
构建新模型成为普遍选择,63.6%,仅有27.3%的论文没有预设模型,重点在于理论贡献。
从文献发现缺陷确定研究问题占比72.7%,从现象发现研究问题,进行文献查找,以案例分析构建理论占比22.7%。
多案例分析和理论抽样成文案例选择的普遍共识。
数据收集方法访谈法,观察法,档案分析法成为主流,三角来源验证有所应用。
数据分析中田野调查,编码,数据展示和三角来源验证,田野调查63.6%,编码64.6%,13.6%是用三角来源验证。相对于例据验证和时间序列,诠释性构建81.8%。
理论构建中模式匹配59.1%,跨案例模式45.5%,扎根理论仅占27.3%,深度访谈36.4%。
理论驱动的归纳为主的案例研究72.7%,现象驱动的归纳为主案例研究22.7%。演绎案例研究理论驱动1篇,现象驱动为0。
淫雨纷飞秋日迟,氤氲飘散冬夜滞,把盏推杯茫然顾,逐日坠夜四散时!
女教师网课被入侵网暴导致死亡的事件令人扼腕叹息,11月4日网信办关于治理网暴的通知下达不知是否和此事相关,但可知网暴影响的范围之广和社会危害之深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从网信办的治理通知来看,平台需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就此次女教师事件,网课平台需要及时整改并承担以下责任:
一、账号管理和准入控制:网课平台不是广场平台,账号与学校班级的认证关系清晰,未经实名认证的以及学校班级白名单的账号不应登入教师直播平台,身份验证和准入控制机制需要完善。
二、网课教室非法用户与非法内容监控与处置机制:在网课教室出现非认证用户或非准入控制用户应能及时发现并进行自动退出或账号功能封禁。出现与网课内容无关或干扰网课行为以及非法内容的检索,过滤,拦截以及对相应账号的封禁功能。
三、网课教室应赋予网课老师对用户的麦克风,文字输入一键封禁功能,应对教室用户具有封禁和踢出教室功能,在自动化机制出现问题时,教师具有应急处置功能。
四、可见此次悲剧的发生,网课平台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网课在功能设计上存在账号实名认证,账号权限审核,账号准入控制,网课教室账号与内容监控处置,网课教室教师应急处置权限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导致三道防线被黑客入侵突破。
五、网课平台的功能设计缺陷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疏于防护,使网课老师处于高度紧张的压力之下导致悲剧发生,说明网络安全事件的结果已经对物理世界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平台类企业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刻不容缓。同时,各级主管部门需要全方面的加强平台类企业安全风险监管与合规治理。
继续博士论文写作的方法论探讨,在读完埃森哈特《案例研究方法:理论与范例》并按图索骥,读完罗伯特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继续这第三本书的探讨,16章这篇论文是对案例研究方法在amj,jms,jibs,三个顶级刊物上发表的案例研究方法论文的梳理与总结,提出了基于因果关系与情景的四象限分类模式。
埃森哈特被认为属于忽略情景作用,在案例中归纳出一般理论的理论构建方法,未强调因果作用。属于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者。
罗伯特殷被认为是同样忽略情景,但关注因果关系的实证主义方法,相对埃森哈特,更强调事先的理论构建验证,同属于实证主义的证伪主义者,有自然实验的方法。
第三象限的stake提出的诠释解释主义者,强调情景的重要性,讲究特殊而非一般情景的案例中人的主观经历。
第四象限,情景化解释,是批判现实主义者,关注因果,并认为因果归因于情景的主观性解释。是新近出现的方法论,以regin和bhaskar为主。